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「2025人間佛教閲讀研討會」在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舉行,探討星雲大師著作《星雲大師全集——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》。 圖/佛光山萬年寺提供
圖說:16位讀書會帶領人接受授證,正式成為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。 圖/佛光山萬年寺提供
圖說:永光法師表示,身體有病不可怕,心病才難治,應以佛法治療心病,讓身心健康。 圖/佛光山萬年寺提供
圖說:覺培法師認為安樂死強制結束生命,應順其自然,像花開花落一般。 圖/佛光山萬年寺提供
圖說:菲律賓協會副督導長林素玲熱烈回饋論壇與談人。 圖/佛光山萬年寺提供
圖說:250餘位文教界的朋友和愛書人齊聚一堂,期許讀好書,做一流人。 圖/佛光山萬年寺提供2025菲人間佛教閲讀研討會 吸引愛書人共讀共學
2025-08-11
「2025人間佛教閲讀研討會」8月10日在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舉行,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《星雲大師全集——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》,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輔導法師滿穆法師與覺謙法師進行導讀。250餘位文教界的朋友和愛書人齊聚一堂,期許讀好書,做一流人。
萬年寺監院覺林法師引言指出,大家對生死普遍感到未知與恐懼,但星雲大師透過慈悲與社會關懷,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生死觀,讓人安心活著、自在離世,並充滿光明與希望。
覺謙法師導讀佛教對「身心疾病」、「修行問題」、「喪葬習俗」、「民間信仰」的看法。大師強調,對待身心疾病應建立正確觀念,即使生病也要與病為友;人間佛教無宗派,根據眾生需求而設,修行重要,但修心更為關鍵;生死有必然性,應以正確態度面對。若家有喪事,應避免殺生祭拜及鋪張浪費;佛教是一個理智的宗教,信仰需符合真理。
滿穆法師導讀佛教對「素食問題」、「安樂死」、「臨終關懷」、「宇宙人生」的看法。學佛不一定要吃素,但素食更能培養慈悲心,保持心靈清淨;關於安樂死議題,即使法律准許實行安樂死,那誰來做這個決定呢?安樂死牽涉的問題很複雜,最重要的是要減輕病患的痛苦,醫生對臨終的病人要安慰他、鼓勵他,給他求生的意志與力量,讓他心理上不痛苦,並重視臨終關懷。佛教很早就有臨終關懷的機構,可以說佛教是最早提出臨終關懷的創始者。
主題論壇由檀講師葉錦櫻主持,邀請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、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、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、檀講師李雄才擔任與談人。
永光法師表示,身體有病不可怕,心病才難治。應以佛法治療心病,讓身心健康。雖然每人都會死亡,但佛教強調臨終關懷,讓病患安心、心靈平靜、為亡者修福。慈悲與關懷是生死關懷的根本,活著時要把握機會,把佛法應用於生活,讓心中充滿光明。
覺培法師則對安樂死有不同看法,認為安樂死強制結束生命,應順其自然,像花開花落一般。對民間信仰,他認為民間信仰雖有其價值,但在深層煩惱與業力上與佛教有差異。民間信仰多依賴儀式請神解決問題,而佛教強調內在修行,通過誦經、懺悔來轉化業力,最終目的是快樂與解脫。
妙淨法師談及對宇宙人生的看法,表示人間佛教讓佛法與世間生活緊密結合,大師教導我們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,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方向。佛法應落實於生活中,重視智慧與實踐,這是修行的關鍵,並提到教育是修行的一部分,三好校園與光明大學是大家的共同成就。
李雄才認為吃素是一種修行方法,不是強迫,而是培養慈悲心。吃素可以保持內心清淨,但佛教強調的是「清淨、慈悲、感恩的心」,每天懷著感恩心吃飯,才是真正的「佛心」。對於喪葬,李雄才強調,應讓亡者保持正念,莊嚴清淨,這樣亡者才會得到功德。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「結緣、奉獻、服務」。
論壇在熱烈的回饋中圓滿結束,16位讀書會帶領人接受授證,萬年合唱團獻上兩首人間音緣,與大眾結緣。
這次研討會探討了佛教如何幫助人們在生死問題上建立正確的態度,讓大家能夠平和、慈悲地面對生命的無常。
萬年寺監院覺林法師引言指出,大家對生死普遍感到未知與恐懼,但星雲大師透過慈悲與社會關懷,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生死觀,讓人安心活著、自在離世,並充滿光明與希望。
覺謙法師導讀佛教對「身心疾病」、「修行問題」、「喪葬習俗」、「民間信仰」的看法。大師強調,對待身心疾病應建立正確觀念,即使生病也要與病為友;人間佛教無宗派,根據眾生需求而設,修行重要,但修心更為關鍵;生死有必然性,應以正確態度面對。若家有喪事,應避免殺生祭拜及鋪張浪費;佛教是一個理智的宗教,信仰需符合真理。
滿穆法師導讀佛教對「素食問題」、「安樂死」、「臨終關懷」、「宇宙人生」的看法。學佛不一定要吃素,但素食更能培養慈悲心,保持心靈清淨;關於安樂死議題,即使法律准許實行安樂死,那誰來做這個決定呢?安樂死牽涉的問題很複雜,最重要的是要減輕病患的痛苦,醫生對臨終的病人要安慰他、鼓勵他,給他求生的意志與力量,讓他心理上不痛苦,並重視臨終關懷。佛教很早就有臨終關懷的機構,可以說佛教是最早提出臨終關懷的創始者。
主題論壇由檀講師葉錦櫻主持,邀請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、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、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、檀講師李雄才擔任與談人。
永光法師表示,身體有病不可怕,心病才難治。應以佛法治療心病,讓身心健康。雖然每人都會死亡,但佛教強調臨終關懷,讓病患安心、心靈平靜、為亡者修福。慈悲與關懷是生死關懷的根本,活著時要把握機會,把佛法應用於生活,讓心中充滿光明。
覺培法師則對安樂死有不同看法,認為安樂死強制結束生命,應順其自然,像花開花落一般。對民間信仰,他認為民間信仰雖有其價值,但在深層煩惱與業力上與佛教有差異。民間信仰多依賴儀式請神解決問題,而佛教強調內在修行,通過誦經、懺悔來轉化業力,最終目的是快樂與解脫。
妙淨法師談及對宇宙人生的看法,表示人間佛教讓佛法與世間生活緊密結合,大師教導我們要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,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方向。佛法應落實於生活中,重視智慧與實踐,這是修行的關鍵,並提到教育是修行的一部分,三好校園與光明大學是大家的共同成就。
李雄才認為吃素是一種修行方法,不是強迫,而是培養慈悲心。吃素可以保持內心清淨,但佛教強調的是「清淨、慈悲、感恩的心」,每天懷著感恩心吃飯,才是真正的「佛心」。對於喪葬,李雄才強調,應讓亡者保持正念,莊嚴清淨,這樣亡者才會得到功德。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「結緣、奉獻、服務」。
論壇在熱烈的回饋中圓滿結束,16位讀書會帶領人接受授證,萬年合唱團獻上兩首人間音緣,與大眾結緣。
這次研討會探討了佛教如何幫助人們在生死問題上建立正確的態度,讓大家能夠平和、慈悲地面對生命的無常。
最新消息
東山分會以慈善福利社會 響應零飢餓稻米捐贈
2025-11-17〔三好校園〕寫扇揚善助弱勢 培養童真善知識
2025-11-17菲律賓三皈五戒 修行更上一層樓
2025-11-17喬克托族部落文化節 丹佛佛光人交流與會
2025-11-17新化國小校園講座 行三好創造幸福人生
2025-11-17萬華二會偕汐止二會 號召捐血暨蔬食A計畫聯署
2025-11-17新加坡佛光山佛學慧考 實踐佛光精神
2025-11-17同心之旅開營啟航 三好兒童齊聚學佛
2025-11-17新營講堂佛光家庭慢活閱讀暨VEGRUN公益 走讀花都佛教藝術
2025-11-17緣起至朝聖之路攝影展 引領多倫多佛光人看見信仰
2025-11-17
相
關
消
息







